《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来源:衡阳县   发布时间: 2023-04-18

 

为进一步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下简称《办法》),全面系统地构建了信用信息修复管理的重要规则体系,进一步夯实了信用信息修复的法治基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大家快速了解,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什么是信用修复

信用主体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以下简称认定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以下简称归集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

二、什么是失信信息

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中所列的对信用主体信用状况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包括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

三、《办法》所指的信用修复适用哪些主体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四、信用修复有哪些方式

信用信息修复的方式包括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和修复其他失信信息。

五、如何申请信用修复

严重失信信息的修复:

信用主体向严重失信信息的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由其决定是否同意将信用主体移出名单。对于认定单位共享的移出名单,信用中国网站在收到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终止公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

行政处罚信息的修复:

1.信用主体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向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提出申请;

2.信用主体提交责任义务已履行完毕的证明材料和信用承诺书;

3.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形式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并最终做出是否可以提前终止公示的决定。

其他失信信息的修复:按照认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六、信用修复需满足哪些条件

严重失信信息的修复:

按照认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行政处罚信息的修复:

1.完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义务,纠正违法行为;

2.达到最短公示期限,其中最短期限为三个月,最长期限为三年。其中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的行政处罚信息最短公示期为一年。

3.公开作出信用承诺。

其他失信信息的修复:

按照认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