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花11年还清村集体债务;战场上一句承诺,37年为牺牲战友扫墓;一分钱治好病人,因为医生要讲诚信讲良知……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11年来,由三湘都市报具体执行的“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以诚信感召社会的感动人物。他们以言必信、行必正的可贵品质,在湖湘大地树立标杆,营造社会诚信风尚。恪守诚信,这些“感动湖南人物”是如何做的?
宋先钦:全家人接力,11年还清30万“村债”
74岁的宋先钦,被当地人民银行聘为“诚信代言人”,做义务宣传员。
1990年,身为村支书的宋先钦为带领莲花村共同致富,通过银行借贷、村民集资投资18.5万元创办了一家瓷砖厂。可事与愿违,开工不到一年,厂子宣布停产。
在瓷砖厂的善后处理会上,乡党委建议将18.5万元债务,按责任大小分摊到村干部和村民身上。方案一宣布,会场一片哀叹声,有的村民急出了眼泪。
宋先钦环顾会场 ,心情无比沉重。他当即作出一个决定:这些债务由自己负责偿还。
从此,宋先钦夜以继日地靠烧砖赚钱。妻子在镇上摆摊,为省两块钱,妻子每天都自带饭食和咸菜。靠着辛勤劳动和省吃俭用,全家第一年还了1.24万元的债。
2002年12月28日,宋先钦还上了最后1笔“欠款”。11年来,债务本金和利息共达30.46万元。宋先钦对儿子们说:“我们老宋家,对得起村民、对得起天地良心。人这一辈子,就要说到做到。”
朱豫刚:践行承诺,为战友扫墓37载
“我们中有谁牺牲了,就由活下来的人照顾家人,每年给对方扫墓。”这不是电影台词,而是现实生活里一句沉甸甸的承诺。
朱豫刚就是那个活着的人,37年来,朱豫刚用行动践行着诺言,每年清明节远赴广西为战友扫墓,把战友的家人当做自己的亲人。
1979年,16岁的朱豫刚参军入伍,奔赴南疆前线。战场上,朱豫刚、王幼连、周幸福、小高4人结下深厚的战友情。
1981年5月16日与敌军交战,3位战友壮烈牺牲,从此长眠边陲。朱豫刚身负重伤,成了唯一肩负承诺活着回家的人。
从1984年起,朱豫刚开始到边疆扫墓。在烈士陵园,朱豫刚点上香烛,趴在墓碑前失声痛哭:“兄弟们,我来看你们了!”
承诺只有一句话,行动却是一辈子。经济窘迫时,朱豫刚攒足了路费和伙食费,搭乘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来广西扫墓,一来一回要五天时间。如今,每年朱豫刚的祭拜队伍都在扩大,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都自发前往陵园扫墓。
“良心医生”叶义言:
不给病人多开一分药
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毕生致力于儿童健康生长发育,曾给孩子开过一分钱药。他因踢爆国内“儿童生长激素滥用”黑幕,引发国务院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严厉打击“医药代表”非法销售药品行为。
在他看来,生长激素作为处方药,必须经过专业的医生严格的诊断,只有在对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做人要讲良心,当医生更要讲良心。”多年来,“治病救人,不图钱”一直是叶义言一生对医德的坚守。从医多年,他不愿给病人多开一分钱药,没把握的病也绝不拍胸脯。
上世纪70年代,叶义言在湘雅做儿科医生,因给家长开了一分钱的药被骂,“那人不相信一分钱的药可以治好病。”后来叶义言在街上碰到那名患者家长,对方冲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对不起啊,一分钱真治好了我孩子的病。”这让叶义言获得了“良心医生”的称呼。